當前位置:首頁 > 漢語知識 > 成語故事 > 正文

一傅眾咻
成語故事

一傅眾咻11.jpg

解釋:

        傅:教導;咻:喧鬧。一個人教導,眾人吵鬧干擾。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

出處:

        先秦時期,孟子(孟軻)從他的“性善論”出發(fā),認為要獲得正確的知識,必須“使先王之教,復結于人心,然后人得而見之”。而要建立人們正確的道德觀念,就必須有一個好的生活環(huán)境。他在《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六節(jié)》中說:“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莊岳(齊地名)之間數(shù)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币馑际浅讼雽W齊語,有個齊國人教他,但周圍環(huán)境中有許多楚國人在干擾,即使你每天鞭打他,強逼他說齊國話,也是不可能的。假如帶他在齊國的臨淄莊岳之間生活幾年,那么你每天鞭打他,強逼他講楚國話,也是做不到的?!耙桓当娺荨奔从蛇@個故事濃縮而來。

引申意義:

        這個成語說明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極大,要想學習某種知識或技能,應該選擇有利的環(huán)境。后多用以說明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極大,在吵雜的環(huán)境中,就算是有人教,但因為周圍吵雜的氛圍,想學的東西也學不好。

比喻意義:

        比喻學習或做事時受擾,不能有所成就?;虮扔饕粋€人教而眾人亂吵,難有好的成效。也用來表示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極大。

近義詞:

        眾口交詈、一哄而起。

反義詞:

        一教就會。

辨析:

        “一傅眾咻”和“眾口交詈”都表示有許多人亂說話。但是,“一傅眾咻”表示有許多人亂說話,以致教的人無法把要教的教好;而“眾口交詈”則只表示許多人亂說話而已,沒有教的人無法把要教的教好的意思。

文化內(nèi)涵與智慧:

        這個成語體現(xiàn)了古人對于學習環(huán)境的重視,以及對于教育方法的深刻理解。它告訴我們,要想學習某種知識或技能,必須選擇一個有利的環(huán)境,避免受到不必要的干擾。同時,也提醒我們在教育他人時,要注意方法的得當,不能一味地強制或懲罰,而應該注重引導和啟發(fā)。這種教育思想和智慧,對于我們今天的教育實踐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成語故事:

        戰(zhàn)國的時候,有位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名叫孟子。他畢生都致力于宣揚“仁政”“王道”。人們都說他是圣人孔子學說的繼承者,稱他為“亞圣”。
        這一年,宋國的國君聲稱要施行仁政。孟子聽說后,就不辭辛勞,來到了宋國國都彭城(今徐州)。但過了一陣子,孟子看出宋王偃并沒有什么作為,身邊賢臣很少,平庸之輩很多,不由大感失望,準備去別國游歷。
        宋王偃聽說孟子要走,忙命大臣戴不勝去挽留他。戴不勝對孟子說:“我有個名叫薛居州的朋友,是個出了名的好人,我想把他引薦給國君,讓他去影響國君。您看這樣做宋國是不是很有前途?”
        孟子想了想,笑著給戴不勝講了個故事:
        楚國有個大夫,一心希望他的兒子講齊國話,為此特地去請了一個齊國人來當教師。但他的兒子卻怎么也學不會講齊國話。楚大夫很生氣,不分青紅皂白,天天用鞭子抽打他兒子,逼他講齊國話,他兒子吃足了苦頭,卻還是不行。
        后來,楚大夫才明白,兒子雖然有個齊國人在教著,但周圍有許多楚國人在打擾(“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學的是齊國話,但在日常生活接觸的都是楚人,使用的都是楚語,那怎么可能學得好齊國話呢?
        于是,他干脆請那位齊國人帶他的兒子回齊國去住了幾年。終于,他的兒子學得一口流利的齊國話。
講完這個故事,孟子對戴不勝說:
        “你說薛居州是好人,要他去影響國君。但如果原先國君身邊的人都是好人,那又有誰能使國君干壞事呢?從另一方面講,如果,原先在國君身邊的人都不是好人,那么即使有薛居州這位大好人也無濟于事。國君怎么會不干出壞事來呢?”
        孟子十分重視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看清了“一傅眾咻”不會有所成就的必然性,婉言謝絕了戴不勝的挽留,離宋而去。
        后來,人們就用“一傅眾咻”這個成語,來指不能有所成就,也表示環(huán)境對人有很大的影響。

開通會員,享受整站包年服務立即開通 >
說明: 本文檔由創(chuàng)作者上傳發(fā)布,版權歸屬創(chuàng)作者。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點擊申訴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