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百科知識 > 照明 > 正文

AV端子 又名:復合端子

目錄
  • AV端子
AV端子原文為Compositevideoconnector,是家用影音電器用來傳送類比視訊如NTSC、PAL、SECAM)的常見端子。AV端子通常是黃色的RCA端子,另外配合兩條紅色與白色的RCA端子傳送音訊。歐洲的電視機通常以SCART端子取代RCA端子,不過SCART的設(shè)計上可以載送畫質(zhì)比YUV更好的RGB訊號,故也被用來連接顯示器、電視游樂器或DVD播放機。在專業(yè)應用當中,也有使用BNC端子以求獲得更佳訊號品質(zhì)。三個來源要素。

簡介

  在AV端子中傳送的是類比電視訊號的三個來源要素:Y、U、V,以及作為同步化基準的脈沖信號。Y代表影像的亮度(luminance,又稱brightness),并且包含了同步脈沖,只要有Y信號存在就可以看到黑白的電視影像(事實上,這是彩色電視與早期黑白電視相容的方法)。U信號與V信號之間承載了顏色的資料,U和V先被混合成一個信號中的兩組正交相位,再與Y信號作加總。因為Y是基頻信號而UV是與載波混合在一起,所以這個加總的動作等同于分頻多工。

其它

  典型的復合視訊AV端子所傳送的復合視訊可以借由簡單地調(diào)變其載波來將其導引至任何一個電視機的頻道。早期大多數(shù)的家用視訊裝置都是使用復合視訊。例如鐳射影碟就是完整的將復合視訊數(shù)位化,VHS錄像帶則是記錄稍微修改過的復合視訊。這些播放裝置大多數(shù)可以選擇是直接輸出其記錄的訊號,或者調(diào)變至特定的電視頻道以供沒有AV端子專屬頻道的早期電視機收看。在1980年代早期,當時的個人電腦與電視游樂器通常也輸出復合視訊,使用者必須使用一臺RF調(diào)變器來將其載波導向至電視的特定頻道,在北美常為第3或第4頻道(66~72Mhz),歐洲為36頻道,日本日規(guī)第1或第2頻道(90~102MHz);臺灣則因當時僅開放1~7CH(即美規(guī)VHF7~13CH,但7~12CH被臺視、中視、華視使用中),故僅剩第13頻道(210~216MHz)可用。RF調(diào)變器通常為外接盒形式,以免其電波影響電視機的運作。不過,將復合訊號進行調(diào)變再讓電視解調(diào)的結(jié)果,是引入更多的噪聲,使得畫質(zhì)失真。所以1980年代后期,電視機開始提供直接的AV輸入端口,并且將其與天線或有線電視所傳送的RF信號分開處理,使得RF調(diào)變器慢慢消失。

  雖然RF調(diào)變所造成的失真已經(jīng)不再普遍,復合信號本身將YUV信號混合在一起的設(shè)計本身就造成了畫質(zhì)上的減損;因為,加總之后的信號在數(shù)學上即無法完全分離回原來的樣子,造成本來應該是亮度的信號被解釋為彩度,反之亦然。表現(xiàn)在畫面上就是物件邊緣滲色、彩虹化,或亮度不穩(wěn)定。電視機制造廠商一方面改善影像處理電路(如三次元Y-C分離回路)來極力降低此等影響,另一方面也提出了S端子與色差端子來根本解決以上問題。

  液晶電視上AV端子的作用是實現(xiàn)音頻和視頻的分離傳輸,避免在信號傳輸中,因音/視頻混合形成干擾而導致圖像質(zhì)量下降。

  在液晶電視機的AV端子中,通常將音頻接口做成白色,而將視頻接口做成黃色,采用RCA(俗稱蓮花頭)進行連接,使用時,只需將帶蓮花頭的標準AV線纜與相應的接口連接起來即可。

  但由于AV端子傳輸?shù)男盘柺且环N亮度/色度(Y/C)混合的視頻信號,仍然需要顯示設(shè)備對其進行亮/色分離和色度解碼處理才能成像,在混合和分離過程中難以避免造成色度信號與亮度信號相互地干擾引起色彩信號損失而影響圖像的質(zhì)量。所以AV端子不適合在視覺性能要求很高的場合使用。

 


內(nèi)容來自百科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