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 物 > 馬承源傳 > 列表
馬承源傳 共有 69 個詞條內容

“靠邊站”的日子里

    “文革”期間,因為專心于文物研究,馬承源被誣為“反動學術權威”,打上“白?!弊锩?受過黨紀處分,甚至升級為“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一度被打倒“靠邊站”。多年以后再回憶這段經歷,馬承源說他當時的想法很單純:“再怎么批...[繼續(xù)閱讀]

馬承源傳

解開西漢透光鏡的謎團

    1961年夏天的一個下午,上海博物館迎來了一位尊貴的參觀者——周恩來總理。多年之后,那天的情形馬承源仍歷歷在目。工作人員們把庫房中最好的文物搬出來請總理欣賞,其中有一件外觀并不起眼的西漢透光鏡。馬承源介紹說,這不是...[繼續(xù)閱讀]

馬承源傳

眼界初開,夢想萌發(fā)

    1996年10月,嶄新的上海博物館新館建成開放,這座屹立于人民廣場上的現代化博物館從此成為上海新的地標性建筑。新館的建成,使上海博物館躋身全國乃至于世界先進的博物館之列,并積極推動了全國博物館事業(yè)現代化的步伐。而這座...[繼續(xù)閱讀]

馬承源傳

現代化陳列改造

    然而,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國家剛剛從十年浩劫的創(chuàng)傷中走出,百廢待興,發(fā)展經濟是第一要務,文化場館的建設在很長時間內都處于資金困難、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狀態(tài)中。建設現代化新館的迫切心情并不能改變囊中羞澀的窘境。沒有專項...[繼續(xù)閱讀]

馬承源傳

同行典范,業(yè)內標桿

    1991年,國家文物局在上海博物館召開了全國博物館工作座談會,這實際上是把上博作為典范推薦給全國同業(yè)學習借鑒的現場會。改陳使上博在藏品質量、學術研究和陳列設計等方面都提升到了一個嶄新的層次。有日本專家在看過改造...[繼續(xù)閱讀]

馬承源傳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正當馬承源沉浸在幾個陳列室改造成功的欣慰中時,卻發(fā)生了一件讓他尷尬萬分的事,這件事讓他痛下決心:無論有多么大的困難,一定要把新館建起來!事情發(fā)生在澳大利亞總理惠特拉姆來上海博物館參觀的過程中。當時,馬承源親自陪...[繼續(xù)閱讀]

馬承源傳

終于盼來新館立項

    在一次又一次的報告和申請之后,馬承源終于盼來了建設新館的好消息。1991年,上海啟動精神文明建設重大工程的建設,馬承源多年來奔走呼吁的新的上海博物館建設,終于要成為現實了。12月18日,上海市長黃菊來到上博視察,這次意義非...[繼續(xù)閱讀]

馬承源傳

破土動工

    1992年1月,上海博物館新館籌備處成立。馬承源與設計師團隊共商大計,把新館的建設思路定為“歷史——未來”、“傳統(tǒng)——現代”、“民族性——世界性”,力圖在建筑語言上推陳出新,追求功能與形式的統(tǒng)一、精神與物質的結合、...[繼續(xù)閱讀]

馬承源傳

工地上的日日夜夜

    在新館建設的四年多時間里,馬承源以年近古稀之軀日夜操勞。從新館規(guī)劃到建筑設計,從建設規(guī)模到資金籌措,從功能定位到陳列設計,從選擇建材到監(jiān)督施工,他都親力親為,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智慧。從土建工程到室內裝修,以至展陳...[繼續(xù)閱讀]

馬承源傳

千挑萬選,追求完美

    建新館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尤其是要避免造的人和用的人意圖不一,建筑形式不合陳列要求,使用時出現削足適履的困境。因此,館方必須提出設想,自己把握建設方案,自己監(jiān)督工程和建筑用材,才能建成理想的新館。馬承源在領導班...[繼續(xù)閱讀]

馬承源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