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密度旱柳的樹冠構型與光截獲
植物生態(tài)學報
頁數: 9 2017-06-10
摘要: 植物可以通過調整樹冠構型和光截獲來增強自身的光合效率和競爭力。在甘肅省張掖市黑河干流邊緣的洪泛平原濕地選取I(25–36 Ind.·plot–1)、II(37–48 Ind.·plot–1)和III(49–60 Ind.·plot–1)3個密度梯度,研究了不同密度旱柳(Salix matsudana)的冠層厚度、冠層面積和冠層光截獲,以及它們的相互關系。結果表明:隨旱柳種群密度增加,土壤水分逐漸增加、土壤電導率和水分利用率逐漸減小,旱柳枝長度與冠層厚度呈逐漸增大的趨勢,光合有效輻射、分枝數、分枝角度與冠層面積呈逐漸減小的趨勢,葉面積指數和光截獲、凈光合速率和蒸騰速率在中密度樣地最大;旱柳的光截獲與冠層厚度和冠層面積在低密度樣地分別呈極顯著正相關和負相關關系,在高密度樣地呈顯著正相關和負相關關系(p<0.05),在中密度樣地均呈極顯著正相關關系(p<0.01)。旱柳在低密度選擇減小光截獲與冠層厚度而增大冠層面積的水平空間拓展模式,在高密度傾向于垂直空間拓展模式,反映了植物樹冠構型在不同生境中的表型可塑性變化。 (共9頁)
光截獲冠層厚度冠層面積密度旱柳
開通會員,享受整站包年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