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街,清代即有此街,新中國成立后改名為荊公路。今天撫州人所稱的十字街,實際上是指穆堂路、荊公路、五皇殿路、慎齋路交匯的十字路口。該十字路口及其周邊,曾是撫州老城的商業(yè)核心街區(qū),非常繁華。十字街穆堂路之梵羅山巷...[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十字街,清代即有此街,新中國成立后改名為荊公路。今天撫州人所稱的十字街,實際上是指穆堂路、荊公路、五皇殿路、慎齋路交匯的十字路口。該十字路口及其周邊,曾是撫州老城的商業(yè)核心街區(qū),非常繁華。十字街穆堂路之梵羅山巷...[繼續(xù)閱讀]
曾家園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散文家曾鞏兄弟的庭園,故址位于今撫州城區(qū)的香楠峰(今中央豪庭住宅小區(qū)所在)的北側(cè)。曾鞏祖籍南豐,但與兄弟常居撫州(臨川),其居所即稱曾家園。北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曾鞏及其弟在曾家園之側(cè)創(chuàng)...[繼續(xù)閱讀]
六水橋位于撫州老城區(qū)北部,得名源于當?shù)氐囊蛔艠?。?jù)清同治《臨川縣志》記載:南宋理宗景定年間(1260~1264),兩山(羊角山、晁家山)一峰(天慶峰)的水經(jīng)州學嶺兩溝、油塘下兩溝、四眼井兩溝在此匯合流入撫河,六溝的水匯合處建...[繼續(xù)閱讀]
楊打漁楊打漁是位于撫州老城區(qū)東北六水橋街道辦事處北面的一條小巷名,長約220米、寬約2米。這條小巷為何叫楊打漁呢?原來過去這里有一個傍臨撫河的小村子,村上的住戶都是姓楊,并以打漁為生,因而這個村便叫楊打漁。據(jù)居住于...[繼續(xù)閱讀]
打船廠是位于撫河東岸的一條街,依田傍水,全長約1.5公里,因早年盛行造船與水上運輸而得名,現(xiàn)因贛東大橋的建造而分為兩部分。民國時期,打船廠街很繁華,商賈往來活躍,尤其是造船業(yè)更為興盛。沿街細數(shù),共有廖、鄧、周、艾等姓氏...[繼續(xù)閱讀]
臨川在歷史上出了不少名人,后人于民國二十三年(1934)把原屬臨川老城區(qū)的6條街道用當?shù)孛说男彰痔柮?以作為紀念。荊公路:路名荊公,為紀念北宋名相、著名思想家、改革家和文學家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繼續(xù)閱讀]
坐落于撫河西岸的撫州老城區(qū),也有不少小巷的名稱帶有一定的文化意蘊。除了本書已列的六水橋、楊打漁、承春閣等條目之外,這里再摘選一些小巷之名予以介紹。兵馬巷:位于城區(qū)大公路撫州一中的正門右側(cè),連接大公路和學府路。...[繼續(xù)閱讀]
自東晉以來,江西乃至全國各地建有許多萬壽宮或許旌陽祠,以紀念或供奉東晉著名水利專家、道家大師、江西的地方保護神許真君(即許遜,南昌人,宋真宗賜名在許遜居住地西山所建的萬壽宮為玉隆宮,宋徽宗時又賜名為“玉隆萬壽宮...[繼續(xù)閱讀]
五皇殿,古代也稱五皇廟,故址位于老城區(qū)大臣巷(今五皇殿路)。據(jù)清同治《臨川縣治》記載,五皇廟始建于明代,祀五方五帝(即東方神青靈帝君、南方神丹靈帝君、西方神皓靈帝君、北方神玄靈帝君、中央神元靈帝君),上有五皇閣,主祀...[繼續(xù)閱讀]
正覺, 謂洞明真諦也, 傳播佛教思想之意。國內(nèi)有不少正覺寺,而撫州的正覺寺原址位于文昌橋東剪子口附近的臨川區(qū)第六小學(原第一小學),后遷于該小學附近,是撫州城區(qū)的佛教千年古剎。相傳正覺寺是建于地形如一只犀牛的風水寶...[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