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子是制作拓片時所使用的工具。拓子外形像沙包,直徑約90厘米,用棉布包扎,內放置一塊泡沫,并用塑料包裹,以免顏料和水浸滲。在泡沫與柄之間擱一塊木頭,使用時便于用力,且泡沫不會變形?!?】...[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拓子是制作拓片時所使用的工具。拓子外形像沙包,直徑約90厘米,用棉布包扎,內放置一塊泡沫,并用塑料包裹,以免顏料和水浸滲。在泡沫與柄之間擱一塊木頭,使用時便于用力,且泡沫不會變形?!?】...[繼續(xù)閱讀]
待一幅作品大體成型以后,根據(jù)畫面需要,用花戳子蘸上金粉、銀粉或白粉在人物的衣袍等處印花,使畫面更加美觀奪目。這種花戳子一般都是用各種邊角木頭刻制而成。木頭的選擇不像雕版所用的木料講究,有時還可因地制宜,將不用的...[繼續(xù)閱讀]
明礬遇水而水解,生成氫氧化鋁,牢附于材料上。綿竹木版年畫作坊就是運用它這一性能將其調入泥、墨汁、顏料中,以增強材料的滲透性。明礬是十二水合硫酸鋁鉀的俗稱,是無色的晶體。明礬在我國古代煉丹、染色等方面很早就有了...[繼續(xù)閱讀]
骨膠主要用于與墨汁和顏料的調和,以保證年畫色彩的艷麗明亮度?!?】將動物骨頭放進盆里并加水熬化成糊狀備用。由于綿竹木版年畫每年年前是生產的旺季,時逢冬季,氣溫偏低,骨膠容易凝固。在制作年畫的過程中,將骨膠放在爐...[繼續(xù)閱讀]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在綿竹木版年畫作坊制作粉箋紙不再用土紙,取而代之的是夾江熟宣紙。但還是沿用以前粉箋紙的制作方法(省略了蒸紙的過程)。有的作坊甚至直接使用夾江熟宣紙制作綿竹木版年畫。宣紙,是綿竹木版年畫制作...[繼續(xù)閱讀]
早期綿竹木版年畫所需的顏料都是從大自然中獲取并加工而成,但在光緒時期以后,由于外國商品占領了國內市場,如德國等國家出口的各種洋染料價廉色艷,被很多作坊所采用,其中包括綿竹木版年畫作坊,但在很短的時間內,綿竹年畫藝...[繼續(xù)閱讀]
早期綿竹木版年畫彩繪使用的羊毛筆都是自制的,取羊毛并用軟白鐵皮將羊毛壓扁后即可使用。后來便在市面上購買羊毛筆,但買回的筆筆尖呈圓錐形,因彩繪所需,還得加工成扁狀以便使用。如今,彩繪綿竹木版年畫所需的各種羊毛筆和...[繼續(xù)閱讀]
家庭作坊是綿竹木版年畫生產制作的主要組織形式,并隨年畫藝術的發(fā)展日臻完善。清代是綿竹木版年畫發(fā)展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年畫作坊多達300余家,從業(yè)人員達1200余人,全縣每年生產門神1200多萬份,畫條200萬份以上。民國時期,綿竹...[繼續(xù)閱讀]
早期年畫藝人被稱為“畫工”。畫工之名,起源甚早。唐末張彥遠在其《歷代名畫記》里就稱皇帝之臣史皇【1】善圖畫,“首冠群工”。據(jù)此推測,上古善畫圖畫者可能稱畫工,猶如木工、漆工之類。但最早見于史載的畫工,是漢代的“...[繼續(xù)閱讀]
起稿,需要技藝嫻熟、繪畫功底扎實的民間畫師來完成。大多數(shù)年畫的造型是畫師臨摹明清時的木版或成圖,部分則是根據(jù)現(xiàn)實生活創(chuàng)造而成,因此,畫師在創(chuàng)作時需對所表現(xiàn)的題材反復觀察,并根據(jù)民眾的審美情趣構圖描繪,尊重其創(chuàng)作...[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