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理論家。字重光,號茫父。貴州貴陽人。光緒三十年(1904)中進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庚子事變后,東渡日本,學習法律、政治?;貒笤卩]傳部供職。1910年開始研究戲曲理論。辛亥革命后,被選為南京臨時政府參議院議員。后歷任...[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戲曲理論家。字重光,號茫父。貴州貴陽人。光緒三十年(1904)中進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庚子事變后,東渡日本,學習法律、政治?;貒笤卩]傳部供職。1910年開始研究戲曲理論。辛亥革命后,被選為南京臨時政府參議院議員。后歷任...[繼續(xù)閱讀]
小說家、翻譯家。原名公毅,字朗孫。江蘇吳縣人。清末秀才,后為南社成員。1909年起,主編《小說時報》《小說大觀》《小說畫報》等刊物,早年翻譯外國小說多種,其中較著名的是言情小說《迦茵小傳》《空谷蘭》和教育小說《馨兒...[繼續(xù)閱讀]
詞人、文藝理論家。字靜安,號觀堂。浙江海寧人。清末秀才。1903年起任通州、蘇州等地師范學堂教習。1907年任學部圖書館編輯,從事中國戲曲史和詞曲的研究。著有《曲錄》《宋元戲曲考》《〈紅樓夢〉評論》《人間詞話》等,對戲...[繼續(xù)閱讀]
歷史小說家。名郕,字椿壽。浙江蕭山人。他勤奮好學,1890年中秀才,1909年曾以知縣候補赴福建,不久稱病還鄉(xiāng),從事教職。因?qū)π梁ジ锩械绞?遂懷著“演義救國”之志,埋頭撰寫演義。1916年出版《清史通俗演義》,很受社會歡迎,于...[繼續(xù)閱讀]
詩人。字天梅,號劍公。江蘇金山(今屬上海)人。1903年在松江創(chuàng)辦《覺民》雜志。次年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任江蘇分會會長,創(chuàng)辦《醒獅》雜志。1906年在上海創(chuàng)辦健行公學。辛亥革命后任金山軍政分府司法長。次年任眾議院議員。他...[繼續(xù)閱讀]
小說家,中醫(yī)學家。名樹玨,別署冷風、焦木。江蘇武進人。1910年至1917年任商務印書館《小說月報》主編,對促進小說創(chuàng)作、提高小說價值起過積極的作用。其間編寫《南北史演義》等小說。20世紀20年代后棄文學醫(yī),曾創(chuàng)辦中醫(yī)函授學...[繼續(xù)閱讀]
詩人。原名伯循,字誘人。陜西三原人。1904年應試開封,因《半哭半笑樓詩草》案,遭清廷緝捕,逃亡上海。后加入同盟會。1909年參加南社后,相繼創(chuàng)辦《神州日報》《民呼日報》《民立報》等,倡言革命,名震一時。辛亥革命后,任南京臨...[繼續(xù)閱讀]
章回小說家。原名壽嵩,號蝶仙,別署天虛我生。浙江杭州人。辛亥革命前在紹興任幕吏。1911年赴上海。次年與王純根等創(chuàng)辦《女子世界》,任編輯。后主編《申報》副刊《自由談》,提倡小說創(chuàng)作,并設(shè)創(chuàng)作函授部,出版《文苑導游錄》...[繼續(xù)閱讀]
小說家。名文棪。江蘇蘇州人。早年就讀于江蘇省高等學校,畢業(yè)后在晏成中學任國文教員。1920年開始寫滑稽小說。次年在上海與包天笑、李涵秋、嚴獨鶴、周瘦鵑等20余人參加“星社”,后與范煙橋等在蘇州組織“星社”。抗戰(zhàn)爆發(fā)...[繼續(xù)閱讀]
文學評論家、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字仲甫。安徽懷寧人。早年留學日本。歸國后在蕪湖編《安徽俗話報》,曾參加辛亥革命的反清斗爭?!岸胃锩笔『罅魍鋈毡?。1915年回國后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后改為《新青年》),提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