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理化檢驗是指應用物理的、化學的檢測法來檢測食品的組成成分及含量。目的是對食品的某些物理常數(密度、折射率、旋光度等)、食品的一般成分分析(水分、灰分、酸度、脂類、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食品添加劑、...[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食品理化檢驗是指應用物理的、化學的檢測法來檢測食品的組成成分及含量。目的是對食品的某些物理常數(密度、折射率、旋光度等)、食品的一般成分分析(水分、灰分、酸度、脂類、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食品添加劑、...[繼續(xù)閱讀]
光學分析法是依據物質發(fā)射的電磁輻射或物質與電磁輻射相互作用而建立起來的各種分析法,分為光譜法和非光譜法。其中光譜法是利用物質與電磁輻射作用時,物質內部發(fā)生量子化能級躍遷而產生的吸收、發(fā)射或散射輻射等電磁輻射...[繼續(xù)閱讀]
PCR技術是1985年誕生的一項DNA體外擴增技術。該技術自問世以來,就以驚人的速度廣泛地應用于生物及食品學科的眾多領域,在食品中致病微生物及轉基因成分的檢測方面也有潛在的應用價值。PCR是依據DNA模板的特性,模仿體內的復制過...[繼續(xù)閱讀]
DNA探針技術又稱分子雜交技術,是利用DNA分子的變性、復性及堿基互補配對的高度精確性,對某一特異DNA序列進行探查的新技術。兩條不同來源的核酸鏈如果具有互補的堿基序列,就能夠特異性地結合而成為分子雜交鏈。若在已知的D...[繼續(xù)閱讀]
免疫分析技術是利用抗原與抗體的特異性結合反應為基礎的分析技術,具有特異性強、靈敏度高、方便快捷、檢測成本低、安全可靠等優(yōu)點,在食品安全檢測中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常見的污染食品病原細菌,例如沙門氏菌、李斯特氏...[繼續(xù)閱讀]
生物芯片的概念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提出的,它是融生物化學及物理、化學、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為一體的高度交叉的新技術,具有重大的基礎研究價值和廣闊的產業(yè)化前景。其工作原理是將待測樣品加在芯片的表面,由于生物分子特異性...[繼續(xù)閱讀]
1.1 原理: 利用食品中水分的物理性質,在101.3kPa (1個大氣壓)、溫度101~105℃下采用揮發(fā)方法測定樣品中干燥減失的重量,包括吸濕水、部分結晶水和該條件下能揮發(fā)的物質,再通過干燥前后的稱量數值計算出水分的含量。1.2 試劑和材料...[繼續(xù)閱讀]
2.1 原理: 利用食品中水分的物理性質,在達到40~53kPa壓力后加熱至60±5℃,采用減壓烘干方法去除試樣中的水分,再通過烘干前后的稱量數值計算出水分的含量。2.2 儀器和設備:2.2.1 扁形鋁制或玻璃制稱量瓶。2.2.2 真空干燥箱。2.2.3 干燥...[繼續(xù)閱讀]
1.1 原理: 食品經灼燒后所殘留的無機物質稱為灰分?;曳謹抵凳怯米茻?、稱重后計算得出的。1.2 試劑和材料: 除非另有說明,本方法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水為GB/T6682規(guī)定的三級水。1.2.1 試劑:1.2.1.1 乙酸鎂[(CH3COO)2Mg·4H2O]。1.2.1.2 濃鹽酸...[繼續(xù)閱讀]
2.1 原理: 用熱水提取總灰分,經無灰濾紙過濾、灼燒、稱量殘留物,測得水不溶性灰分,由總灰分和水不溶性分的質量之差計算水溶性灰分。2.2 試劑和材料: 除非另有說明,本方法所用水為GB/T6682規(guī)定的三級水。2.3 儀器和設備:2.3.1 高溫爐...[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