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向人民課稅、人民向國家納稅的根據。17世紀以來,資產階級學者對國家根據什么向人民課稅的問題提出各種不同的學說,歸納起來,可以分為三大類:(1)需要的分擔。這類學說認為,國家為了實現(xiàn)其職能,需要經費開支,就要向人民征...[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國家向人民課稅、人民向國家納稅的根據。17世紀以來,資產階級學者對國家根據什么向人民課稅的問題提出各種不同的學說,歸納起來,可以分為三大類:(1)需要的分擔。這類學說認為,國家為了實現(xiàn)其職能,需要經費開支,就要向人民征...[繼續(xù)閱讀]
17世紀德國舊官房學派提出的一種稅收根據學說。此說認為,國家的職責在于增進公共福利,而國家欲盡其職責必須有各種物質資料,產生了公共需要,稅收即是滿足公共需要的物質條件。如克洛克(KLOCK)說:“租稅如不是出于公共福利的公...[繼續(xù)閱讀]
18世紀人權主義思潮盛行時,由民約論者提出的一種稅收學說。此說認為,國家的行為有益于人民,人民向國家納稅以作為交換的代價,國家行為與納稅人之間,完全是相互交換的關系。這種學說導源于政治思想上的社會契約說,因為民約論...[繼續(xù)閱讀]
由交換說引申出來的又一種稅收根據學說。此說認為國家保護人民,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國家的保護,而獲得安全的保障,國家猶如一家保險公司,人民繳納的賦稅,就如繳保險費一般,人民應依所受國家保護的利益大小按比例納稅。如法國...[繼續(xù)閱讀]
一種把稅收說成是人民對國家應盡義務的學說。19世紀的歐洲,國家主義盛行。國家主義者宣揚“國家至上”,認為人類欲共同生活必須組織國家;國家是歷史的產物,是人類社會組織的最高形式;個人依國家而存在,無國家即無個人,人們...[繼續(xù)閱讀]
一種把稅收說成是人民應分擔的義務的學說。這種學說是從義務說引申出來的。認為國家是公共集體,人民是其組成份子,人民對國家的公共需要應該分擔一定的金額,稅收是人民分擔公共需要而應盡的義務。...[繼續(xù)閱讀]
一種把稅收說成是國民應作的犧征,對人民來說是一種犧牲,因為國家的職責在于保衛(wèi)和謀求全體人民的利益,所以經費開支必須取自全體人民,不過這種分擔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以稅收形式規(guī)定的,是強制的無償的,不管納稅人是否自愿...[繼續(xù)閱讀]
一種把稅收說成是一個階級掠奪其他階級的手段的學說。認為稅收分配是在特定社會條件下,在國家中占有統(tǒng)治地位的階級,憑借國家的政治權力,支配其他階級的一種方式。這種學說與“公需說”、“分擔說”一樣,認為稅收是國家為...[繼續(xù)閱讀]
一種認為稅收不僅是籌集財政資金形式而且是矯正社會財富與所得分配不均的手段的學說。進入20世紀以后,由于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矛盾日益激化,為了緩和階級矛盾,有些資產階級學者想通過社會改良來維持資本主義制度,因而企圖...[繼續(xù)閱讀]
一種把稅收作為國家調節(jié)經濟杠桿的學說。20世紀30年代以后,為了醫(yī)治資本主義國家嚴重的經濟危機,凱恩斯學派的經濟理論在歐美各國盛行。凱恩斯學派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的失業(yè)與經濟危機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所造成。他們反...[繼續(xù)閱讀]